近日,記者從寶豐縣農業農村局獲悉,縣農業綠色發展做法被農業農村部以鄉村振興簡報形式印發,向全國推介。
寶豐縣堅持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理念,以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為抓手,按照“發展農牧結合現代生態循環農業”的發展思路,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和發展模式,走出一條安全、高效、生態的農業綠色發展之路。寶豐縣總結了近年來農業綠色發展的工作成效,梳理了一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。
強化組織保障,完善體制機制。成立以縣長為組長的支撐體系建設領導小組,印發《寶豐縣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發展規劃》《寶豐縣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方案(2020-2022)》等文件,在全省率先發布農業產業負面清單,農業綠色發展政策體系不斷完善。
堅持模式創新,推進循環發展。創新“百畝千頭生態方”、糞污協議消納異地利用、“食用菌”全產業鏈發展等模式。其中,“百畝千頭生態方”以100-200畝耕地為一個單元,建設占地約3畝、年出兩欄2000頭生豬的養殖生產線,養殖糞便無害化處理后可直接就地利用。該模式多次被央視新聞、新華社等主流媒體報道,入選《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報告2018》地方篇十大范例。目前,全縣已建設“百畝千頭生態方”生產線100余個,覆蓋種植面積5萬余畝。
強化技術支撐,開展集成試驗。圍繞生態循環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關鍵問題,建立2萬畝綠色種養技術試驗基地,開展農牧結合生態循環、秸稈基料化利用、沼肥監測與精準施用、全量糞肥還田、菌渣有機肥等技術應用試驗,收集農牧結合現代生態循環農業關鍵數據,打造全產業鏈配套技術,為全縣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提供技術支撐。
加強源頭管控,治理面源污染。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、測土配方施肥、水肥一體化、病蟲害綠色防控、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等工程項目。目前,全縣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3%以上,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.3%,綠色防控面積比重60%以上,實現水肥一體化面積10萬畝。
嚴格質量監管,塑造綠色品牌。開展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、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、綠色食品認證等行動。目前,30萬畝(小麥、花生、玉米)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通過初審,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點19個,綠色食品總數達36個,寶豐梨、眾口小米、馮異米醋等一大批農產品獲得了國家級優質產品稱號。
統籌整合項目,提供資金保障。按照整合資金、集中使用的原則,2019年以來整合糞污資源化利用、農業生產發展、人居環境改善等各項資金1.34億元,投入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試點縣建設。同時,優化財政投入方式,通過設立貸款貼息、以獎代補等方式,引導社會資本投資綠色農業建設,構建多元化投入機制,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資金保障。